12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武漢大學參加中國南北極科學考察隊師生代表回信。這是對武漢大學師生堅持極地科考事業所作貢獻和逐夢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取得成果的充分肯定,是對武漢大學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高質量發展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的殷切希望,更是對高等教育服務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指引,為高校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我們要積極擔當作為,以實際行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有力答好“中國式現代化,大學何為”“教育強國,大學何為”的時代之問。
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用國家的大事業磨礪青年人的真本領”的殷殷囑托,大力弘揚和踐行科學家精神、教育家精神,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戰略急需、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面向國家戰略導向、前沿導向、市場導向,加快構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推進“數字文化本碩博試驗班”等人才培養特區建設。強化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大力加強國家戰略急需人才培養。以提升服務國家需求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為重點,進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積極探索學科交叉融合、專業類別協同發展的培養模式。加強關鍵領域人才培養,建立空間信息領域國際科技與人才培養中心,加快推進一體化數智人才培養。
加快推進一流學科體系建設。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胸懷‘國之大者’,接續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勇攀科學高峰”的殷殷囑托,按照“建一流、夯基礎、強主干、推轉型、促交叉”的思路,大力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提升主干學科貢獻力,增強傳統優勢學科競爭力,充分發揮多學科交叉融合優勢。深入實施“基礎學科登峰計劃”,全面推進新文科、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發展。依托支柱學科、匯聚多學科力量,建設好服務南北極科學考察和研究任務的學術學科平臺。完善交叉學科發展體制機制,建好極地環境監測與公共治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武漢數學與智能研究院,以優勢學科帶動其他學科集群式發展,構建結構協調、互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一流學科體系。
全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的殷殷囑托,堅持“四個面向”,踐行“四個服務”,更加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扎實開展有組織科研,聚焦重大原始創新和關鍵技術突破,攻克更多“卡脖子”難題,不斷攀登新的科學高峰。聚焦時空信息、數字中國等重大需求,圍繞“空天強國”戰略,打造天地一體化探測高地,服務國家提升空天探測能力。提升重大科研平臺有組織科研支撐能力,打造極地“空—天—地—?!庇^測平臺,大力推進智能測繪、智能導航、智能監測科研平臺的建設。加強中國特色高端智庫建設,推進新文科重點研究平臺聯合攻關。
傾力為國家極地科學考察事業再立新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參加南北極科學考察”“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的殷殷囑托,發揮好學科綜合優勢,建立有組織開展極地多學科交叉研究的長效機制,重點建設極地跨學科研究團隊。加快培育一批極地科學考察、研究、政策、法治與極地治理等方面高素質人才,建設極地研究領域、極地治理領域、地球空天信息領域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一流師資隊伍,為國家極地科學考察事業提供智力支撐。持續組織骨干力量參加南北極相關科學考察和研究任務,以大平臺、大團隊、大成果支撐國家極地科考事業。參加中國第四十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的武大師生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頑強拼搏、嚴謹工作”的殷殷囑托,認真履行職責,不負光榮使命,以實際行動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作者黃泰巖:武漢大學黨委書記】
原載2023年第23期《中國高等教育》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amyourhype.com All Rights Reserved.